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从业

《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公开稿)》发布

时间:2022-07-06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近日,经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公开稿)》予以公开发布,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重大国家战略。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26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量的49.4%,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在黄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编制了《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包括2市6州的35个县(市、区),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稳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着力确保流域长久安澜、着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着力讲好青海“黄河故事”,精心绘就生命之河、美丽之河、安澜之河、兴业之河、宜居之河、魅力之河、惠民之河、开放之河、和谐之河浑然一体生生不息的幸福河壮美画卷。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确定了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高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之源、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高原样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展示窗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典范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战略布局。“两屏护水”即守好筑牢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三区联治”即加强河源生态保护修复区(包括玉树州曲麻莱县、称多县,果洛州玛多县、玛沁县、达日县、甘德县、久治县、班玛县,黄南州河南县、泽库县,海北州祁连县、门源县,海西州天峻县5州13县)、泛共和盆地荒漠化治理区(包括海南州同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贵德县,黄南州同仁市、尖扎县,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3州9县市)、河湟谷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包括西宁市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县、化隆县、循化县、民和县2市13县区)联保联治;“一群驱动”即坚持把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动力源;“一廊融通”即打造以河湟文化为核心的千里黄河文化走廊。

  规划围绕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部署了九大重点任务,即加强源头保护,打造生命之河;统筹流域治理,打造美丽之河;强化科学管理,打造安澜之河;厚植发展基础,打造兴业之河;促进城乡发展,打造宜居之河;弘扬河湟文化,打造魅力之河;保障改善民生,打造惠民之河;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之河;提升治理能力,打造和谐之河。规划的扎实实施,必将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贡献,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青海方案。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fgxx/202207/t20220705_818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