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行动开展以来,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紧紧围绕作风建设行动“转作风、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巩固提升营商环境改革成果,聚力打造青海营商环境3.0升级版,坚持问题导向,念好“学、实、担、干、严”五字诀,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行动走深走细,加快打造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学”字为先,压实责任强引领。采取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召开1次党员大会、2次党支部会议,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作风建设行动取得扎实成效。通过“每周五集中学习日”和“每月中学习互助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省委省政府、委党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引导全体干部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思想上的提升促进行动上的自觉,切实做到落实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实”字为要,同心同向抓落实。将加强作风建设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针对当前营商环境建设协同联动不畅、政策落地不实等问题,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建立了营商环境“统筹协调、部门共治、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围绕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建立定点包联工作机制,实行常态化结对帮扶,每月进行1次需求对接,每季度开展1次走访调研,全面了解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 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率先发出《致市场主体的一封信》,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建立部门与地区联席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开办、项目审批、获得用能、产权登记、融资贷款等11类、80余项相关问题。
“担”字放肩,靶向发力提质效。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零距离感受营商环境”等活动,通过岗位前移、换位思考、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上,切身体会办事感受,深入查摆问题,立行立改,务求实效。上半年,累计走访市场主体10余家,召开与企业见面会、恳谈会、征求意见会等20多场。深入开展助企纾困政策宣传,发放青十条、服务业47条、营商环境2.0、青信融平台等政策措施宣传资料5000余册,通过“青海营商”公众号设立“纾困政策直通车”,向市场主体集中推送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政策受众面,提升政策知晓率,实现“漫灌式”向“漫滴结合”的转变。
“干”字当头,精准施策促提升。深入推进《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普法宣传教育,紧抓企业开办、纳税缴费、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协调健全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措施,在全省范围内推出首批具有原创性、差异化、可复制推广的26项典型经验。对标国内一流目标,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政策迭代,制定《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青海营商环境3.0升级版。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8个市州、3个园区、45个县市区(行委)实行营商环境评价“全覆盖”,将“营商便利度”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管理体系,并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倒逼营商环境相关领域改革纵深推进。
“严”字立身,立查立改见实效。对标对表省委六方面18条措施,深入对照查摆,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强化常态化督导、日常监督与监督员社会监督。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融资信贷、招标采购、政务服务等十大重点领域,部署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公开征集相关问题线索,查纠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为各类中小企业投资兴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将以“转作风、勇争先”作风建设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加速恢复市场活力,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写好营商环境的“合格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