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受部分地区强降雨、疫情多点散发及节日效应等因素影响,我省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有所上涨。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紧盯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需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各地采取抓好生产、用活储备、市场监管等多种方式,促进全省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运行。
一、全省重要商品价格运行情况
1.成品粮油市场运行平稳。我省成品粮油市场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三季度末大米、面粉(每500克,下同)、豆油(桶装5升)全省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2.70元、2.91元、70.02元,较季度初分别上涨0.74%、0.00%、1.79%。
2.生猪、猪肉价格有所上涨。国家连续收储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7月份,猪价延续二季度后期上涨走势,呈现淡季不淡行情。为保持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通过约谈猪企、行业协会,要求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分批次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在约谈和放储的双重作用下,生猪、猪肉价格小幅回调。9月份,受双节效应影响,猪价再次小幅上涨。三季度末生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1.66元、17.13元,较季度初分别上涨23.26%、27.36%。
3.鸡蛋价格高点回落。7月份天气持续闷热,鸡蛋产能下滑,市场供应出现偏紧,鸡蛋价格在7月中旬开始止跌回升,中秋节前各环节集中备货,同时家庭采购快速增加,鸡蛋价格达到今年最高点,价格为6.49元,节后价格波动小幅向下调整。三季度末鸡蛋价格5.78元,较季度初上涨21.43%。
4.蔬菜价格略有上涨。7月份,受降雨较多、高温湿热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整体呈上涨走势。8月下旬开始,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临时交通管控加之中秋节日效应,居民囤菜,短时间需求快速增加,拉动蔬菜价格较快上涨,随着疫情好转和各地保供稳价政策的落地见效,居民恢复正常采购水平,价格开始持续小幅回落。三季度末16种蔬菜平均价格为2.79元,较季度初上涨2.95%。
二、后期价格走势预测
1.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我省成品粮油市场始终库存充裕、供应充足,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原粮方面,节后各地新粮陆续上市,玉米销售压力增加,由于今年种植成本较高,种植户惜售看涨情绪较强,收购价格将保持震荡调整走势。
2.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从政策调控看,9月份国家发改委已连续投放三批次中央冻猪肉储备,储备猪肉的密集投放已向市场传递了稳定价格、增加供应的重要信号。从生产端看,农业农村部9月26日消息,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持续向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水平,生猪存栏连续5个月增长,同时天气转凉后,育肥生猪生长速度加快,出栏量将有所增加。从需求看,目前虽已进入猪肉消费旺季,但疫情影响,餐饮业消费或不及预期,终端消费较往年整体偏弱。总的来看,后期上市肥猪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总体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3.鸡蛋价格呈偏强走势。从供应看,疫情多点散发,各地不同程度管控,前期鸡苗销量受到影响,同时饲料价格仍在高位,养殖户补栏较为谨慎,供应将处于偏紧水平。从需求看,天气转凉后,鸡蛋存储时间延迟,消费购买意愿增强。目前鸡蛋价格略有下调,但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阶段性波动调整将成为常态。
4.蔬菜价格呈季节性波动趋势。现阶段我省天气状况适宜蔬菜生产,加之今年夏季雨水较大,茬种延迟,目前处于集中成熟上市阶段,上市量将持续增加。此外,秋菜的陆续大量上市,将拉低蔬菜的整体价格。后期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寒,蔬菜的生产、采收和运输成本将有所增加,蔬菜价格将呈季节性波动走势。
三、对策建议
1.四季度,猪肉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各地区要跟踪分析生猪市场运行形势,适时开展生猪和猪肉市场情况专项调查,综合研判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同时按我委工作部署,各地要继续加大政府储备冻猪肉投放力度,增加市场供给,保障猪肉价格平稳运行。
2.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随着丰收进程,秋粮收购工作也将同步展开,各地区要择机组织力量开展粮食生产和市场情况调研,准确了解秋粮生产、收购情况及对下游成品粮油的影响,及时发现当前粮食生产和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粮食市场调控提供有力支撑。
3.各地要持续跟踪重要商品市场形势,认真开展市场巡视,重点关注监测粮油肉蛋菜等商品价格及供应情况,紧盯突发性事件,第一时间应对价格异常波动,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努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平稳有序的价格环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