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奋进中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时间:2023-02-04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西宁的2022年,殊为不易、令人难忘、催人奋进。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质发展,也见证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西宁;

  这一年,我们遭遇了极其复杂严峻的多轮疫情冲击和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

  这一年,西宁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全市上下倍感振奋;

  这一年,西宁频频出现在央媒视野中,屡屡刷新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面对种种挑战,西宁以高质量发展兑现着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必须担当作为、走在前列的承诺,成为引领全省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一极。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前不久发布的一组数据颇有说服力:西宁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3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领跑全国省会城市,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2022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140多个重点项目奋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在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作用下,服务业重点行业指标逐步修复。

  这些数字,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传递了积极的增长预期,传递出更加坚定的发展信心,激荡出西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一个奋进中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现代大西宁:

  从投资洼地到创业热土

  站在西宁海湖新区万达广场门口,年近90岁的祁海云很想知道,在将近200米高的办公楼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楼上上班的孙明伟告诉祁海云:“在这栋楼上班感觉很不错,有一种俯视城市的感觉。”

  这种感觉祁海云从未有过。退休前,祁海云在西宁第一毛纺厂上班,当时的生产车间都是平房。

  祁海云的相册里,有一张1994年在西宁大十字过街天桥他和老伴的留影。作为那个时代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大十字过街天桥成为西宁一代人的记忆。

  和祁海云一样,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眼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为西宁这座现代之城注入了新活力,他们曾经向往的现代都市生活,正在这里一点点变成现实。

  青藏高原,一座现代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拼搏赶超,风雨同舟、砥砺前行。这十年,我们倍感人民领袖的亲切关怀——2016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海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两次考察青海、亲临西宁。

  牢记嘱托,坚定践行;十年奋进,十年拼搏。这十年,西宁蹚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新增力盟、万达、新千等12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网点达58家,唐道·637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新华联国际旅游城(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四馆等项目建成运营……一座现代之城悄然崛起。

  “有人问我,为什么高景选择落地西宁?”

  去年7月,在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光伏产业招商推介会上,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群说,作为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西宁稳重与活力并存。西宁以工业发展为核心要义,锚定太阳能光伏产业为重要抓手并深耕布局,将“建设千亿级光伏制造产业集群”作为政府工作纲领,不断优化招商要素以吸引众多省外企业扎根高原,建立良性营商环境帮助光伏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西宁,这座高原光伏产业之城正在崛起!

  产业是立市之本!在西宁的产业版图中,崛起的不仅仅是光伏产业,锂电产业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的西宁已汇聚泰丰先行、比亚迪、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锂电及其配套企业,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铝箔及锂电池制造的较完整锂电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锂电新能源集群效应凸显。锂电产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光伏产业也不甘落后,一批光伏企业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先机,大动作不断,开始进行产业布局。

  阿特斯来了,丽豪来了,高景来了,天合光能来了!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的接连落户,让西宁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

  地理位置特殊、基础差、底子薄,作为一名“后起之秀”,西宁对工业有着复杂的情感。然而,纵观这几年的西宁,凭借独有的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已有不少重量级企业接住了西宁抛出的“橄榄枝”。目前,西宁大企业和大项目数量堪称近年之最,并且这个数量正在持续快速增长当中,曾经的投资洼地,如今已成为兴业热土。

  数字无言,数据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0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7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西宁市正显露峥嵘。数据显示,十年来,西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5.1%提高到24.7%。十年来,西宁市累计引进重点工业项目406项,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37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更多“西宁智造”从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走在西宁,游在西宁,生活在西宁,干事创业在西宁。西宁以蓬勃的朝气和开阔的前景,广迎四海宾朋,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正加速崛起。

  美丽大西宁:

  一座生态之城拔地而起

  每日清晨,市民周晓宁都会到麒麟湾公园锻炼身体。流水潺潺,空气清新,周晓宁和同伴在这里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心情无比惬意。

  麒麟湾公园背靠着南川河,过去,南川河河道因为泥沙侵蚀和垃圾污染,河道疏通和河流景观受到影响,麒麟湾公园的游人渐渐少去,西宁通过实行河湖长制,落实监管责任,采取以人工打捞清理为主、生态补水为辅的治理方式,形成南川河水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如今,南川河流水潺潺,河畔景观优美,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南川河的变化和麒麟湾公园的惬意,只是西宁300余处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的一个缩影。

  为营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河湖美景,近年来,西宁构建了成熟的河湖长制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涉水区域全覆盖。“通过不懈努力,全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水资源保护得以加强,水行政执法更加严格,初步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西宁市河湖长制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每年七八月,西宁迎来最美的季节,湟水河穿城而过,美丽大西宁入画来。

  如今的西宁,各大地公园景美如画,湟水河中鱼跃鸥翔,街头游园市民如织,绿道惠风和畅。

  如今的西宁,城与乡如一枝并蒂莲,两处各芬芳:一边是高楼广厦,一边是广袤沃野;一边是城市品质功能加速提升,一边是美丽乡村承载着大家的幸福生活。

  “以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优势,西宁奋力向前!”

  “西宁这几年变化很大,外地来的游客和亲戚朋友看到,都说西宁干净整洁,我们作为生活在西宁的市民,也感觉到很自豪和骄傲,生活环境这么好,幸福感很强。”市民马女士说。

  转角遇公园,随处见绿景,姹紫嫣红的花街、郁郁葱葱的山脉,清水穿城过碧波千万里,路桥四通八达出行安全……西宁的“颜值”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勾画着她美丽的模样。

  被誉为母亲河的湟水河不仅贯穿西宁城,还惠及全省40%的人口。自2018年12月湟水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来,相继实施了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海湖湿地海绵化改造等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建成了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河湿地三大片区,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成为青藏高原融生态保护、环境教育、自然体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西宁拿出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手腕、最强的魄力,毅然打响了生态保卫战。

  去年发布的《2021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西宁绿色发展指数为86.71,居我省八个市州首位。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中,西宁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全国第十名,8月、9月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上半年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五年来,27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新改建110处街头绿地,每年日渐增多的绿色,让西宁人惊喜连连。

  幸福大西宁:

  交出群众认可的民生成绩单

  去年12月21日,从杭州传来好消息,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出炉,西宁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连续3年入围,西宁靠什么?

  据主办方《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调查推选活动,继续沿用瞭望周刊社牵头成立的中国幸福城市实验室推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幸福感指标体系》,涵盖就业指数、居民收入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市吸引力指数、公共安全指数、教育指数、交通指数、医疗健康指数等九个一级指标以及上百个二级细分指标。最终调查结果是将具体幸福感的分数加总,从而得到总分的方式获得总体幸福度。

  经济总量过千亿元、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投资落户……站在青藏高原,遥望过去,这十年,不沿边、不靠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开放型经济先天不足的西宁彻底撕掉“偏远落后”的标签,正以一副崭新的面貌进入大家的视野。

  独特的人文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构筑起了幸福西宁的基石。

  从一串串数字中,可以窥见西宁的幸福“密码”: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到36.5%……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一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7600平方公里土地上,弥漫着“幸福味道”。

  西宁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市民的答案是: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被关注和解决,每一位市民都被尊重和依靠。

  在位于城西区的学院巷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1岁的李洪兵老人正在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腿部理疗服务,谈起这几年的生活,他无比感慨: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么便捷周到的服务,我们能不幸福吗?

  从大十字出发,不到10分钟,市民武柠就到了南门体育场。“先跑跑步,再打会儿太极拳,这是每天的日常。”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在西宁各大公园、广场、绿道、体育中心,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市民。“出门就能找到健身地点,健身器材越来越完备,‘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我们幸福感十足。”市民周小刚说。

  推门见绿,一步一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世界旅游名城、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充满“幸福感”,这是西宁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西宁市聚焦民生民意,补齐发展短板,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交出了群众认可的民生成绩单。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

  深刻改变了西宁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2021年以来,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宁变了。

  变在哪里?理念在变,观念在变,干部作风在变,百姓的幸福感也在变。

  “干部还是这些干部,但在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影响下,大家执行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在感恩奋进中凝心聚力、在拼搏赶超中担当作为,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功不可没。”

  “方向感更强了,动力更足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正在深刻改变西宁。”

  2021年大年初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在全市作风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在全市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新起点、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

  两年快过去了,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深刻改变了干部作风,提升了西宁形象,工作作风有了转变,老百姓得到了实打实的帮助,作风建设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多位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全市作风建设推进会和全市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交流会召开以来,我们鼓起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精气神,把总书记对青海和西宁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心关爱始终铭记于心,化作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篇章。

  “西宁这座城市处处给人风清气正、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感觉。”“西宁人感恩、拼搏、大气、好客。”在一些大的节庆赛事活动中,很多领导、外地客商、游客均给予了西宁和西宁人非常高的评价。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这8个字深刻改变了西宁,凝聚了坚不可摧的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已经成为西宁一张亮丽的名片,让西宁在全省乃至全国璀璨夺目。

  “省会隆起、全省受益”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发展气场更加浓厚。

  “年年来西宁,这次感觉西宁不一样。”去年国庆节,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

  不一样在哪儿?“西宁这座城市正能量满满,处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西宁人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自信和幸福。”

  省会隆起,全省受益!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提质之年,感恩奋进是西宁干部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来青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持续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新起点、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注入强劲动力。”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301/t20230117_834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