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海晏县:抓住三个重点 实施“三个十”行动助推农牧区工作走深走实

时间:2023-03-04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海晏县紧紧围绕“123”农牧区工作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实施“三个十”行动,着力推动农牧区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以发展现代绿色农牧业为重点,围绕“十个化”夯实工作。产品销售实现订单化,依托青洽会、山东援建对接会等平台,建立特色农畜产品专卖店、体验店,形成农牧区营销大户群体,完善“订单农业”,鼓励“农超”对接。特色种植实现品牌化,聚焦“一村一品”,围绕“品牌产业、高效产业、富民产业”目标,建立海晏品牌联盟,化解散而杂,多而弱的品牌体系,形成组团式品牌战略。农牧设施实现智能化,积极争取全省智慧农牧业应用示范县,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于农业生产到销售各环节。重点推进气象、测土配方、病虫害监测、农畜产品质量追溯、营销网络等智能平台建设。大田托管实现组织化,引导群众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之间签订流转合同,聚集土地资源、农机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以“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推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现代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储备粮稳在173吨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粮油产量达到0.54万吨以上。休闲农业绿色化,融合农牧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形成可观光、可休闲、可体验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行“绿化五步法”,腾出更多空间在“三区四边”构筑自然景观、林地绿带,逐步为乡村牧区镶上“绿宝石”。基本农田底线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5.87万亩耕地保有量和4.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种植基地规模化,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园、牛羊繁殖基地,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据发展需求推行土地入股、生产托管、订单销售等方式,加快推动产业基地适度规模发展。乱象治理规范化,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农牧业领域综合执法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解决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无序流转、超载放牧、草原退化治理等突出问题。产业发展融合化,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以打造高质量集体经济为重点,打造“十个示范区”。打造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区,加快建立全链条的质量品质数字化认证,申报有机、绿色畜产品“国字号”标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做实绿色有机的质量文章。打造畜牧业集群化发展示范区,实施良种提升、总量增速、草业提质、延链补链、科技兴牧等工程,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产业集群、锻造加工链,用集群化谋划增动能,项目化支撑快发展,推动畜牧产业提档升级。打造草畜联动示范区,严格推行“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海晏有机饲料加工基地,加大草原生态恢复治理,大力培育饲草产业,为草地生态畜牧业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打造良种繁育示范区,重点在白藏羊、野血牦牛、环湖血牛等的良种转换上下功夫,为输出地建设解决“源头活水”。打造养殖基地建设示范区,重点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要求,增补现代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车间,打造高原型标准化养殖基地。打造科技养殖示范区,扩大甘子河热水片区、青海湖同宝地区藏羊繁育基地规模。推广“育繁推一体化”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重点建立科学养殖、全饲草喂养、质量可追溯等机制体系。打造牧繁场育示范区,探索“科技带示范、示范促推广,推广成体系”的科技强农模式,深化“县有繁育基地、乡有核心群、村有示范户”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推广“牧繁农育”“户繁场育”模式。打造“七个一”工程示范区,统筹推进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牛羊屠宰、冷链物流、活畜交易、青稞油菜加工厂、藏羊牦牛青稞油菜牧草良种繁育供种基地“七个一”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草地畜牧业转型示范区,提升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推广燕麦丰产栽培、饲草混播栽培及饲草青贮等技术,提高饲草料生产规模和质量,形成“饲草生产基地+”的草畜联动产业结构。打造“两退一进”示范区,以整治农牧区“三清一改治七乱”清洁行动为切入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人畜分离模式,全面提升生态宜居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

  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建设“十个基地”。建设万亩种子工程试验基地,通过良种串换、引进优质种源等方式,不断优化本土种源品质,大力推广科技养殖技术,着力提升抗风险灾害能力,提高单产。建设道阳现代种植基地,盘活原有资源,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入股分红模式,打造以种植为主产业发展基地,吸纳当地就业,重振种植品牌。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便利的交通、水利、市场等资源优势,在金滩乡利用原有大棚、甘子河乡利用温泉大棚打造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同宝山特色养殖试验基地,借助同宝山旅游开发契机,在周边打造集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养殖基地,延伸旅游产业,促进生态旅游。建设标准农田改造基地,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提升和开发利用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合理规避“非农化、非农化”与“农畜联动”和特色种植争地的瓶颈难题。建设集约化发展基地,整合集约土地,大力发展树莓、红笋、饲草、油菜、青豆等经济作物,实现土地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双赢”。建设“鱼虾”养殖基地,改造利用闲置资源,对接新型鱼虾养殖技术,打造冷水鱼虾养殖基地,吸纳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提供就业岗位。建设娟珊牛养殖基地,谋划引进“娟珊牛”奶牛养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绿色优质奶源为一体的奶牛基地。建设海东新农村示范基地,在海东村已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利用闲置场地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合理确定分红机制,打造新农村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小基地,支持三角城镇黄草村青稞面加工,岳峰村粉条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小基地,鼓励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以小基地带动农户大产业。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303/t20230301_837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