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锚定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目标,深化可鲁克湖托素湖全省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品牌标杆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监管,强化生态监测,深化科普宣教,维护生物多样性,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生态监管,提升管护能力。准确把握陆域、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以“林(草)长+河湖长”为抓手,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搭建野外智能巡护管理云平台,设立4处视频监控,布设36台红外相机,配备1台无人机,新建1处水质监测站和3处气象监测站,推进水陆统筹、鱼鸟共管、水草兼治。不定期开展空中巡护,实现自然保护区安全救援、防灾减灾、监测监控一体推进。自然保护区划分林草资源网格8个,设立林草长1名、林草长助理1名、河湖长4名,常态化开展巡林巡草巡河巡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管护合力不断凝聚。
强化生态监测,夯实科技支撑。进一步深化校地、企地合作,建立可鲁克湖托素湖青海师大野外实习基地,组织青海师大、青海大学、兰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师生和科研机构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组成、成分分析、外来物种入侵等情况全方位监测,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变化趋势。据监测调查,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植物31科78属90种,野生动物26目61科179种,鸟类名录增至14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2022年至2023年,发现新记录鸟类3种。三年来,形成生态环境监测报告3份、鸟类监测报告1份,土壤微生物调查报告1份,发表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和水鸟保护相关论文、著作12篇,为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生态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维护生物多样性,打造“鸟类天堂”。依托可鲁克湖托素湖是全球鸟类迁移中亚迁飞通道重要核心补给站和停歇地的定位,三年来先后投资近1485多万元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累计退牧还湿10000亩,清理水面垃圾30余吨,拆除自然保护区水毁网围栏5公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持续向好。以“绿盾”“清风”等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合林草、公安、农牧、生态环境等部门,常态化推进野生动植物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利用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定期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样线普查、应急处置演练,为科学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夯实了基础。
深化科普宣传,提升全民素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宣传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载体,广泛开展爱护湿地生态宣传活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参与性和支持度。近三年来,累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守望祁连湿地观鸟、夏令营等活动30余次,2500余名中小学生现场观鸟识鸟、参观湿地宣传教育基地为构建全民参与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突出民族特色,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暨“五个一百”花鸟青绣生态摄影展2次(省州各1次)、生态马兰滩摄影展1次,切实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新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成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可鲁克湖托素湖万只水鸟越冬场景,新华网、中新网、青海日报、柴达木日报等省内外新闻媒体刊发文字报道、视频宣传100余次,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湿地、爱护湿地的浓厚氛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