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海东聚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海东日报记者张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好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之路。

  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扶持新模式、运行新机制,今年,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整合关内六、尕西沟等7个村集资认筹500万元,成立全县首家集体经济“强村公司”——化隆县丁香物业有限公司,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57岁的孔福德是巴燕镇东下村的一名脱贫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跟村上的保洁队一起清扫巷道卫生。今年7月,孔福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与丁香物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成为农村物业的一名保洁员,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我这个工作比较清闲,早晚打扫一次就可以了,工资收入也很稳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很满意。”孔福德说。

  化隆县丁香物业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仅解决了村上的富余劳动力,更带动该镇7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目前,本公司解决就业岗位140多个,多半是全镇的脱贫户及监测户,他们主要从事物业、保洁、道路维修,还有打字复印等工作。”丁香物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冶军说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保证。巴燕镇金家庄村是一个回族村,现有耕地面积124公顷。由于全村耕地分散,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程度较低,导致土地种植效益不高。金家庄村立足实际,探索推行“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并与农户达成协议,将土地归于集体经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收益,实现集约化流转、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

  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冶成良告诉记者,通过“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将村上分散的土地进行统一种植,实现“小田变大田”,提高耕地利用率,让土地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外务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今年以来,巴燕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通过创办“强村公司”、实施“统种共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等方式,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巴燕特色、务实管用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

  巴燕镇党委书记汪伟表示,接下来,巴燕镇将持续立足实际,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因地制宜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模式,以带就业、促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带动其他村“统种共富”农业发展模式,提高村民土地入股积极性,真正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农村有奔头”的多赢之路。

  产业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走进位于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青海东牧湾现代生态大牧场,苜蓿在田地里生长,牛棚里的牛正吃着牧场新鲜的草料。据了解,随着东牧湾现代生态大牧场的建设,洪水镇袁家庄村、大寨子村、石岭子村3个村的495.4公顷撂荒山地得到有效利用,变成了村民们就近增收的“财富基地”。

  “我们通过利益分红、土地流转、劳动就业等方式带动周边3个乡镇16个行政村2070户农户直接收益,年发放资金达400多万元,间接带动区域其他行业收益近120万元。”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明义说。

  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的海东大地呈现出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的新风貌,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海东人将以勇立潮头之势,做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309/t20230915_853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