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黄南州同仁市“六点”同频共振 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近年来,黄南州同仁市坚持规划引领,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抓手,以“稳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实化措施,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步伐。

  以州市共建为切入点,强化组织保障。依托同仁市绿色轻工业园区,按照州市共建原则,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园区。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产业园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园区征地1665.64亩,投入资金2.3亿元,建设完成园区内产业东西路、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水电及产品加工厂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园区建设基础。同时,按照“走出去、学先进,引回来、促提升”工作思路,赴山东、河南、甘肃、四川等省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强化工作。

  以政策体系为保障点,提升支撑水平。制定《同仁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2021-2025)》《同仁市2022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确立“一地两创三促四园五带”发展思路与产业布局,为农牧产业发展定调指向。研究出台《同仁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方案》,坚持科技强农、产业兴农、品牌富农,全力做好“三个衔接”、突出“四个优先”、提升“五大能力”、巩固“六大成果”、落实“七大任务”,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地方支农支牧资金由每年100万增加到1000万元,从政策体系、资金保障方面,激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新动能新优势。

  以基地建设为支撑点,推动固本强基。聚焦犏牛、藏羊、饲草、金黄果等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近三年累计安排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约4亿元和本级财政支农资金2750万元,着力实施人才培育科技支撑、绿色生产基地创建、畜牧良种繁殖推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七大工程”。截至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28个;建成热贡尕玛顿丹扩繁基地,热贡佳加哇娄保种基地;万头犏牛基地“3545”工程顺利推进,稳步打造加吾乡“犏牛产业强镇”;黄乃亥乡日秀玛产业发展模式初具规模,建成饲草产业基地2个,“一村一品”饲草“产业强镇”基本形成。同时,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撂荒地复垦复种1.06万亩,着力建设“百千万”绿色种植基地,培育百亩攻关田3个、千亩创建田3个,万亩示范田5个,推动形成种植业集约化、绿色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模式。

  以产业融合为着力点,赋能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乡村产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成功申报并有序推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为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提供强有力支撑。培育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4家、州级示范社33家,省级示范性家庭牧场20家、县级98家,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建成“在那东山顶上”“芊桑别院”“贡嘎林”等6个色彩农业产业基地,带动6个村2164户10025人就业增收,并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色彩农业呈现“百花齐放”发展态势。

  以科技支撑为核心点,推广先进技术。持续加强人才技术支撑,聘任1名省级农牧专家为市政府坐班农牧产业发展咨询顾问,聘任5名专家、学者为农牧科技指导员,并邀请国家、省级、州级科技服务团和四川省红原县民间农牧技术专家,开展农牧业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以人工授精为主的专业技术骨干28名、农牧民技术骨干255人。加快高原种业振兴工程建设,推广种植杂交油菜、高原小米、金牧粮草、荷兰豆、紫花苜蓿5710亩,首次集约化推广饲用玉米、糯玉米2000亩,开展七彩油菜新品种区域示范展示。扎实推进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2022年通过牦牛人工授精等良种繁育技术成功孕育出实验性娟姗犏牛50头,今年将进一步加快犏牛良种繁育,完成授配牦牛1141头,为一体化推进犏牛产业夯实基础。

  以品牌建设为提升点,增强竞争能力。立足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坚持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晶黄果”饮品顺利通过国家ISO 9001产品质量认证,“同仁青稞”等5个特色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启动“同仁犏牛肉”“同仁犏牛奶”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畜产品认证工作,完成多哇镇、瓜什则乡全域176.49万亩草原、3.77万头牦牛、10.64万只藏羊有机认证和转换期验证,热贡尕玛顿丹、佳加哇娄成功获得国家级《商标注册证》,“同仁金黄果”“蛋禽养殖”“瓜什则牦牛酸奶”建立起收购、加工、包装、检测、营销为一体的品牌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犏牛之乡”等“同字号”品牌,同仁“金色谷地”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不断夯实。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309/t20230914_852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