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美了乡村 富了百姓

时间:2024-02-2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贵州省遵义市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各地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进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组,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整洁的院坝街道、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同山水画一般。“这一派自然和谐景象,得益于我们按照乡村建设行动要求,实行了多项举措。”鱼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奉明说。

  “比如出台‘一图一表一说明’,即绘制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图,编制居民点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建项目表,定制居民点建设要点说明书。”李奉明说,这样一来,哪里是要保护的建筑,哪里建民居,哪里建果园,一目了然。

  2015年,湄潭县开始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新石村抓住了时机,仅偏岩塘组就已出让土地22宗、120亩。”新石村村支书熊超超说。

  在大部分实现土地入市交易的村寨,村集体会将获取的部分收益用在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上。比如,偏岩塘组通过土地入市交易获取纯收益1000多万元,拿出部分收益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和文化广场,逐步完善了道路、院坝花园、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为村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好房子还能带来好收益。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依托红色文化发展多项产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农家乐。来到一家名为“红色之家”的农家乐,老板王治强说,花茂村紧邻苟坝会议会址,他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开了这家农家乐,如今生意十分红火。在“母氏陶艺馆”,创办人母先才将手工土陶技艺与当地红色文化结合,打造属于花茂的独家文创土陶产品。

  “房子越来越好,村民依托红色文化还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接近1.1万元增加到目前超过2.3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16万元增加到1192万元。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4.02.23新华社记者刘智强崔浩天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402/20240223_7767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