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行业

重庆:留住乡愁古韵 焕发活力新生

时间:2024-07-0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传统村落历经沧桑,凝聚着民族文化的魂,是中华文明绵远的根,如今更是成为人们安放乡愁、怀古思人、亲近自然的一方天地。记者日前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当地正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落实,目前总体进展情况顺利。

  在梁平区聚奎镇席帽村,改造提升后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席帽村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该项目重点整治提升了安居型农房4栋5户、宜居型农房18栋21户、不协调建筑3栋3户;整治提升院坝面积150平方米,修缮村落古井1处,整治提升休闲节点面积100平方米;整治排水沟900米、修缮整治石板步道400米;新增微型垃圾分类点6组及垃圾箱15个,安装路灯20盏,新增村寨休闲坐凳6组;提升村落导视系统、建设远程监控数字平台。此外,该项目还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传统民居以及村落自然风景,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和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以“村落+旅游”的新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实现了“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了传统村落焕发活力新生。

  位于石柱县王家乡光华村西乐组的罗田大院,始建于1848年,完建于1930年,修建时间长达80余年。罗田大院四周群山环抱,环境优美,核心建筑群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0.98万平方米。其高度继承了中国传统土家院落形式,紧密围绕渝东南土家人生活习性,达到建筑与环境、民族文化与居住功用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传统建筑文化。

  石柱县启动王家乡光华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主要对包括安居型传统民居11栋15户、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以及宜居型传统民居6栋18户、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在内的传统建筑(民居)进行整治。同时,当地还整治了公共区域环境1200平方米。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光华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乡村宜居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助力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4.07.05记者陈斌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407/20240705_7790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