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解读

【文字】《上海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竞争配置管理办法》解读材料

时间:2024-09-22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推动我市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竞争配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办法》制订的背景是什么?

    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2019年以来我委对海上风电项目实施竞争配置,有力促进了我市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一是项目规模快速增长。完成了7个近海风电项目竞配,装机规模135万千瓦。二是技术创新效果凸显。海上风电单机规模、叶轮直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我市风电行业形成了材料、零部件、整机组装、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体系。四是行业口碑稳步建立。坚持客观公正竞争配置,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市可再生能源进入了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竞配管理机制,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规划引导、严守生态红线、做好源网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市场化发展。

    二、《办法》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经组织研究,各方面一致认为有必要延续和完善我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竞配机制,以更好助力我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是做好四方面衔接:一是衔接国家管理要求。按国家要求统筹做好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电站等各类项目竞配工作。二是衔接电网消纳能力。需根据电网消纳能力建立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项目分类竞配的管理机制。三是衔接电力市场建设。按国家要求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并加快建设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做好竞配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四是衔接资源要素保障。通过竞配公开公平优选开发企业,保障我市有限土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需要实施竞争配置的项目是哪些?

    《办法》对竞争配置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分类管理:

    一是海上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发电、海洋能发电项目等)竞争配置确定项目投资主体。由市发展改革委根据规划确定项目场址,委托完成基础资料收集与场址落实等前期准备工作。市发展改革委通过竞争方式公开选择项目投资主体,综合评分高的投资主体获得项目开发资格。

    二是保障性并网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竞争配置确定规模。由投资主体自行落实项目场址并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下达我市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以及电网接入与消纳条件,合理安排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保障性并网规模,综合评分高的项目列入我市保障性并网项目,纳入我市可再生能源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电网企业应按年度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保障性并网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建议。

    四、市场化并网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管理要求是什么?

    市场化并网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不实施竞争配置,由投资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自建、购买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按程序认定后由电网企业安排相应装机并网。

    五、《办法》对上网电价有哪些考虑?

    一是落实国家价格政策要求。具备条件的海上风电等项目通过竞配形成上网电价,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原则上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技术成熟后通过竞配方式形成。

    二是落实电力市场建设要求。项目参与我市电力市场后,按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做好竞配电价与市场化价格的衔接。

    六、竞争配置实施程序是什么?

    我市可再生能源项目共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公布文件。市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可再生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

    (二)报名申请。保障性并网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由各区发展改革委向市发展改革委进行初审转报,并提交书面意见和申报实施材料。海上可再生能源项目,由投资主体向市发展改革委申报并提交申报实施材料。

    (三)专家评审。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

    (四)意见公示。专家组以书面形式出具评审意见。专家评审结果经市发展改革委审定后在门户网站公示。

    (五)结果公布。市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情况公布最终结果,并抄送国家能源局。

   相关稿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可再生能源项目竞争配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原文链接:https://fgw.sh.gov.cn/fgw_zcjd/20240219/d6ef928274494228a319b293828284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