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标准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做好“土特产”文章 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时间:2024-09-2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案例: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做好“土特产”文章 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近年来,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加快推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镇建设,聚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多元化就业,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2023年横沥镇成功入选全国千强镇。

  一、主要做法

  (一)培育本土技能人才

  持续举办“粤菜师傅”培训班、家政技能公益培训班等,大力培育技能型农民,全镇现有乡村振兴人才700多人,各类技能人才1100多人。搭建政府、企业、院校、人才等多方对接平台,通过基层摸排一批、吸引回流一批、报名举荐一批,引导在外人才回乡就业。全镇已造册登记种养能手、农民企业家、农村经纪能人、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近三年共引进各类人才639名。紧抓电商平台发展风口,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播,在抖音开通“惠州横字号”电商账号,打造“横字号”电商品牌,拓宽矮陂梅菜、大岚蜜柚、沿江片番石榴等一批名优特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累计在抖音直播200多场,销售农产品近1.9万单次。

  (二)壮大本地优势产业

  聚焦横沥梅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企业化经营、聚集化生产、链条式带动,持续提升“中国梅菜之乡”、广东省“梅菜专业镇”知名度。横沥镇现有梅菜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经营梅菜行业的企业14家,规模较大的有环通、味美农产品等公司,共有生产基地500亩、年产量达8000吨。全镇梅菜从业人数约8730人,可带动农户每户增收6000元以上,全年梅菜产值达5000万元,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地区。

  (三)开发本地农文旅特色资源

  大力盘活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横沥镇墨园村创建3A级景区,2023年新建游客中心、旅游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持续整治人居环境;引进专业机构开设研学、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墨园里”等民宿,每年元宵举办“上元清醮”活动引来客流。2023年,墨园村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0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同时,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逐步构建起以水稻、梅菜、番石榴、蜜柚等为特色的农业种养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拓市场,每年为村民增收近百万元。

  二、主要成效

  2023年,横沥镇GDP总量达26.31亿元,增长10.1%,增速排名惠城区第一;农业增加值达11.95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惠城区第一;下辖40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均达到十万元以上;全镇农民就业方式多元,增收渠道丰富,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占比稳步提高。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rc.gd.gov.cn/sxdt5619/content/post_44530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