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数据

门源县:“5+5举措”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更有成色

时间:2024-10-08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门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着力把门源打造成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聚焦“门源优品”,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号召力。结合门源产业产品优势,擦亮“金色门源·富硒善地”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门源青稞、门源小油菜籽、门源蜂蜜等国家、省级认定的“门字号”产品品牌;门源蜂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销往日本,实现门源农产品出口新突破。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进青海海沃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等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牦牛肉干、香菇多糖提取、蕨麻(青稞)啤酒、沙棘果油等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传统农业向品质化、品牌化、多样化发展。目前,全县成功认证获得“三品一标”11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和农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分别突破20%和40%。

  聚焦“基础建设”,着力提升设施优势强、根基固。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设施农业以及优质饲草基地等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成功创建油菜青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2.17万亩,智能玻璃温棚、牲畜暖棚、青贮窖、藏羊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建设。同时,持续提升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12951台,配套农机具9345台件,农牧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3%以上,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夯实了设施设备根基。

  聚焦“良种繁育”,着力提升种养科学性、高效性。加强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海北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等省州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持续推进青稞、油菜、藏羊、牦牛、饲草为主导的种养殖体系,适度发展食用菌、西门塔尔牛、冷水鱼等特色产业体系。通过比较试验、差异性研究等形式,筛选优质品种。近年来,年稳定种植青稞26万亩左右,油菜种植29万亩左右,昆仑17号的生产推广,填补了我县黑青稞种植产量不稳定而无法种植的空白,青油21号等油菜新品种、青饲麦3号等饲用小黑麦新品种为推进菜籽油产业、饲草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良种对全县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同时,结合种畜鉴定、人工授精、高效养殖等方式,做好育种工作,引入牦牛种800头,高原型藏系公羊2050只;产犊、产羔成活率达95%以上,为畜牧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聚焦“生态优先”,着力提升产业生态化、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规范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等技术推广,提升了农业发展绿色转型速度。今年,全县推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7.3万亩,化肥农药使用分别减少20%、30%。争取到今年年底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农膜回收率达到92%。

  聚焦“安全基础”,着力提升监管信息化、可溯源。不断加强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持续加强县域内农兽药残留检测,不定期督促生产基地建立完善生产记录制度,确保生产源头信息的可追溯性,形成了覆盖全过程的农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和质量标识体系,从源头规范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目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样品88批次。共开具合格证10424张,开具重量3184.35吨。全县59余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了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410/t20241008_878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4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