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西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聚焦动态监测,防止返贫“守”底线。严格按照《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的通知》要求,坚持提前研判风险,精准匹配措施,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完成23627户系统信息录入工作。认真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对象识别工作,通过农户申报、基层干部排查等方式,按照户申请、村初审、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累计识别191户564人,消除风险29户94人,正在监测帮扶162户470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层分类落实劳务输出、家庭医生签约、大病保险、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特困供养等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助尽助”,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基础保障,政策落实“提”成效。持续关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这个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完成2024年春季控辍保学核减任务,全州义务教育学生报到率100%、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97.71%,达到省定目标。优化完善资助参保和医疗救助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86个,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100%,实现应签尽签、应访尽访。落实“先住院后结算”政策和“一站式”结算服务,3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到100%。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开展监测对象住房动态监测,全州所有脱贫户、监测户住房均为安全住房。建立巩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成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牧民水质检测,着力解决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落实资金3973.6万元,实施农牧区人饮维修养护工程及农牧区供水巩固提升项目17项,将巩固提升农牧区4.4万人饮水条件。
聚焦重点群体,稳岗就业“促”增收。坚持把脱贫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成果、守牢底线的第一要务,制发《海西州促进农牧民增收若干措施》,持续强化就业帮扶举措。今年以来,促进全州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132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12.2%;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624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24.8%。推进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年内新开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1项,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379人,发放劳务报酬230.86万元,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43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5项,吸纳当地群众务工399人,发放劳务报酬700.9万元。全州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工坊)34家,吸纳脱贫劳动力118人。发挥村级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优先安置928名脱贫劳动力从事生态管护员、村级公益性岗位。持续发挥“柴达木枸杞采摘”劳务品牌效应,带动枸杞采摘务工人数6.6万人,其中州内劳务用工1.48万人。积极落实脱贫人口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为全州87名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发放补助8.7万元。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2024届56名“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41人,继续教育14人,就业(升学)率达98.21%。
聚焦项目实施,资金支出“强”支撑。发挥好乡村振兴项目支撑带动作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资金支出周调度机制。截至目前,下达财政支农资金6.2亿元,实施财政支农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49个,支出资金4.50亿元,支出率72.34%。持续发挥有效衔接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落实中央、省、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亿元,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安排项目215个,开工建设213个,项目开工率99.07%。全州有效衔接资金支出4.41亿元,资金支出率73.42%。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舆情网 gongcheng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